
在影视剧里,皇帝常常身穿龙袍,头顶冕冠,冕冠正中摆着一个佛牌式的饰物。这个佛牌,平时被称作“金佛牌”,其实在古文献里有专门的名字,叫“舍林”。舍林的本义是护额,最初是军官在头盔、帽子上放置的一种保护前额的结构,后来逐渐演变成帽子上的装饰品。
舍林分为前后两部分,也就是帽子前面的舍林和帽子后面的“金花”。在《大清会典图》里有记载:“皇帝夏朝冠,前缀金佛饰东珠十五,后缀舍林饰东珠七。”这说明在皇帝所戴的夏朝冠上,前面是金佛饰,东珠共十五颗,后面是舍林,东珠七颗。也有另一种记载把后面的饰物称为“金花”,把前面的佛牌仍称为舍林,例如《大清会典》记载:“郡王夏朝冠前缀‘舍林’饰东珠四,后缀‘金花’饰东珠三。”这就把佛牌和金花分开来命名,前面叫舍林,后面叫金花。
基于以上两段记载,我们可以得到几点信息:
- 第一,帽子前面的佛牌也可称为舍林,帽子后面的珠饰则称为金花;因为舍林本身就是护额的意思,为了安全需要保护前后,因此佛牌和金花都是舍林的一部分,只是用佛牌和金花来区分前后。简单说,前面叫舍林,后面叫金花。
展开剩余61%- 第二,《钦定大清会典图》里提到的都是“夏朝冠”的礼服,属于在大型典礼或祭祀场合穿戴的最高规格服饰,搭配的帽子就是“夏朝服冠”(凉帽),只有夏朝冠上才有舍林与金花的饰物。
- 第三,按照记载,夏朝帽上的舍林与金花并非皇帝独有,皇子、亲王、郡王、贝勒贝子等皇族成员也佩戴,只是在东珠数量上通过等级来区分尊卑。
具体数量方面,皇帝的舍林与金花珠数为:
- 皇帝:前舍林15颗,后金花7颗。15是一个合数,常被视为吉数,象征福寿;7颗则代表圆满与方位的统一(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上、下以及中间)。
- 皇子:舍林5颗,金花4颗;
- 贝勒:舍林3颗,金花2颗;
- 贝子:舍林2颗,金花1颗;
- 镇国公、辅国公:舍林1颗,金花1颗,后为绿松石点饰。
(文:吴晗)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