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古代描写田园牧歌的诗歌非常美好,甚至成了很多文人雅士的精神港湾,但与现实生活有一些距离,有着逃避现实的嫌疑。
《诗经》中有《七月》这首最古老的田园诗,叙述了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。可是这首诗没有起到太大的示范作用。东晋时期的陶渊明辞官归隐,开始写田园诗,写了自己躬耕的体验,却分明纳入了美学的理想,有着浓厚的美学氛围,也有一定的美学意义。陶渊明安定闲适。乐天知命,描写的田园诗内容从劳动过度到隐逸,似乎创造了文人雅士的精神港湾。后世的很多文人都学陶渊明,无论是王维还是储光羲,无论是欧阳修还是梅尧臣,无论是苏轼还是范成大,都学陶渊明写田园诗,似乎田园风光是优美的,田园生活是与世无争的,非常纯净,甚至可以谈情说爱。但真实的田园生活并非那么理想,只是文人士大夫们描写的田园生活具有了美学意义,让人读着那么美好,不但有农村田园风光的描写,而且有农村淳朴风土人情的描写,形成具有美学意义的田园理想。现实生活并非如此理想化,而是有着很多不如意的地方。就就像西方人写的田园生活一样,总是有牧草,有牛羊,有放牧牛羊的牧羊女,还有谈情说爱的故事。权贵们过惯了富贵的生活,要图个新鲜,看看文人雅士写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,就觉得很优美。中国的田园诗也是如此,总是写了田园美好的风光,写了内心的安定闲适,写了乐天知命的情怀,却往往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。
展开剩余74%有田园生活,也有压榨老百姓的官僚。有牧草和牛羊,也有偷吃牛羊的狼。有在压榨和剥削下艰难生存的老百姓,也有造成他们苦难命运的官员极其走狗。柳宗元、张籍、元稹、聂夷中等诗人都描写到农民受到压榨的现象。梅尧臣秦冠写到了租税剥削、官吏横行的现象,却没有真正田园诗中的美学理想,没有田园诗给人的亲切感,这些诗并不能划入田园诗系统。范成大模仿陶渊明,写了《四时田园杂兴》,还写了其他的田园诗,讽刺公差下乡催促和官吏榨逼农民的情形,在当时是一大创新。唐代的王维和孟浩然扩展了田园诗,不仅写山水,而且写田园,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。他们当然写得比较美好,却没有完全体现民间农民的疾苦。到了宋代,文化似乎比较昌明,写农村风光的诗人可以写到真实的感触,写到农民受到的压榨和剥削,却不会完全写农村的审美意义,不会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发掘出一点美好的味道,不会像陶渊明那样完全逃避现实,进入到独特的农村田园的审美境界之中。陶渊明逃避现实,为自己造了一个精神的港湾,而后代的文人雅士似乎都喜欢他造的精神港湾,一旦在仕途失意的时候,就会进入这种精神的港湾,无论写诗作词还是写文章,都带有一种田园风光的美学意义,或者带有禅宗“诸般皆放下”的顿悟,却和现实没有任何关系。
田园诗非常美好,是古代文人塑造的美好的精神港湾,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。因为很多田园诗只是体现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和劳动的美好,却没有体现真实现实生活的艰辛,没有体现农民悲惨的命运。即便有白居易等人写了农民的疾苦,也并不能拯民于水火之中,不能产生救世的任何行为。现实生活中有官员层层加税,而收税官的职务会临时出卖,卖给那些地痞无赖。地痞无赖做了收税官以后,以权力系统做背书,会搞各种无底限操作,仍然会层层加税,最终弄得农民苦不堪言。收税官即便逼得农民家破人亡,也仍然要完成收税任务。此外还有征兵的任务、服徭役的任务,都要地痞无赖来完成。而田园诗却没有写到这种现实状况,没有写到农民的疾苦,反而在艰苦的生活中寻找出了很多美感,只能说是文人士大夫们远离田园生活,重新回到田园之后,带有文人雅士欣赏的眼光来观察田园生活,最终发现了诗歌意义上的审美,却没有发现现实生活中的艰难困苦,没有发现农民悲惨的命运。田园诗一般都写得非常美好,给人以精神的安慰,甚至成了很多文人士大夫们向往的生活,而一旦他们进入农村,就知道现实条件有多么恶劣。田园生活并非那么美好,只是古代诗人们营造的一种读书人向往的纯粹审美的精神境界,通过诗的形式表现出来,而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。
在官场奋斗的文人平步青云的时候,想不到退居林下,想不到做田园诗,也不会读很多田园诗。一旦他们仕途失意,人生面临着艰难和困苦,就会想到隐居,想到躬耕田园,想到自给自足,似乎回归农耕生活就可以快慰人生,起码远离官场的纷争,实现自我人格的完善,或者说躲避了官场的明争暗斗,等于退居到没有功利的世界中,在这种田园风光中陶冶性情,也算是丰富了人生的体验。可是这种生活是虚假的,是文人士大夫们在自己的内心营造的,而不是真实的现实生活。人往往是这样,想要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,就真的能发现美,即便在苦难中也能发现美。倘若想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丑陋,就真的能发现丑陋,即便在美好的事物中也能发现丑陋。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,甚至有时候变得很复杂,并不能完全用两面性来判断。似乎世界是人内心的景象。人想要发现什么,就能发现什么,而对于不想发现的,却往往视而不见。田园诗的作者就是这样,想要发现田园生活的美好,就真的发现了很多美好的意象,进而营造了美好的意境。他们会发现田园美好的风光,发现淳朴的民风民俗,发现人情美和人性美,却没有发现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的现实。没有发现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现实。即便有的诗人发现了农村生活的不美好,发现了农民命运的悲惨,也只是写出来让整个统治阶级看一看,却起不到什么作用,因为整个统治阶级内部已经成了一缸黑酱,不见别的颜色。
田园诗固然美好,但超出了现实生活,或者说是躲避现实生活的一种美学意义上的描写,却并没有真实展现现实生活,只能说是对现实生活中丑陋的一种逃避。文学要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,就要尽量写得全面,写美好的精神境界,写美好的田园风光,同时也要写到丑陋的人性,写到丑陋的现实生活,不然只是文人士大夫喜欢写田园诗,还喜欢躲进田园诗构建的精神港湾,就真的逃避现实,也是一种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表现。
发布于:河北省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